“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首《歌唱二郎山》,让二郎山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几代人的脑海中。
像二郎山一样,她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二浪河。
二郎山是一座山,但二浪河不是一条河。
二浪河是大海林局大秃顶子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如今,二浪河的名字也逐渐在神州大地叫响。
二浪河林场始建于七十年代,是林业局最后建立的主伐林场,也是二道海浪河沿线离局址最远的林场。这里地理环境特殊,气候条件异常,夏季阴雨绵绵,冬季风雪漫天。林场原住户不足150户,常住人口不超过600人,到了90年代末期,因为气温低、环境差、交通不便,已成为让人“不待见”的地方,很多人找关系走后门想离开这里。最让人头痛的是到了冬季,一连几日降雪不见晴天是家常事,每天的清雪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到了冬季采伐时期,林场都会成立专业的清雪队,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清理公路和山场的降雪,以保证冬季木材生产的顺利进行,那时,雪没有给大家带来财富,带来的是工作量的增加,生产难度的加大,雪已然成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负担。
1999年,雪乡开始发展旅游,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雪乡的名气越来越大,来雪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二浪河地处“亚雪公路”中段,是哈尔滨去往雪乡的必经之路,有着丰富的森林、高山、湿地等资源,并且这里的雪与雪乡的雪有异曲同工之处。见雪乡人靠发展旅游捧起了“金饭碗”,而自己有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何不顺势而为见风驶舵呢?二浪河也打起了发展旅游的算盘。2010年,二浪河林场毅然决然地放下斧锯停止木材生产,改制为二浪河景区,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业。先是对景区供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利用河水自然落差形成的压力铺设管道6212米。2012年以后,林业局加大了对二浪河建设改造力度,景区新建一处1700平方米的服务接待中心。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内设餐厅、豪华套房、高档标间、普间和购物超市,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对景区内两条主道、14条巷道和亚雪相连路段15950米,全部铺设水泥路面。为方便游客出行拍摄游玩,景区又实施了亮化工程,采用既传统又科学的方式为2000米路段架起了红灯笼,安装了绿化灯带。将主街电线及通讯电缆全部直埋,使景区整体旅游环境得到提高。景区内新建综合休闲广场一处,包括娱乐区和健身区,新建休闲六角亭,四角亭三个,浏览长廊两个,沿河景观桥栏200米,将原有两座桥修饰成景观桥,对景区内河道进行了修砌和疏浚,建造了一处造型别致功能齐全的二浪河鱼馆,也成为一处景观。
近年来,景区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从事家庭旅馆经营的业户从最初的8户,发展为2017年的133户,居住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住户有40余家,景区可同时接待游客3000余人,职工旅游业收入从初期的几千元,猛增为现在的几万元、十几万元。近年来,在开发冬季冰天雪地旅游的同时二浪河的绿水青山游也在紧锣密鼓实施中。春秋采摘、休闲垂钓、高山探秘、湿地观光、赏五花三色等春夏秋季旅游项目已初见端倪。依靠旅游业,职工腰包鼓了,也有了想到外面看看的想法,每年的4、5月份,都有部分职工结伴出行或报团出行,到国内知名景区旅游。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体验以一名普通游人在出行过程中衣、食、住、行、游、娱、购方面的感受,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俗话说“要想腰包鼓得快,首先就得洗脑袋”。发展旅游后,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大的转变。以前职工群众入山采集的山野菜及山产品只是经过简单的晾晒,出售给收购者,价格低廉,收入很低。近年来,他们将采集的山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或三次加工后,在旅游季节卖给游客,同样的产品,只是制作方法的不同、销售渠道的不同,价格却是翻了几番。
2017年,冬季旅游的画卷已在二浪河徐徐展开。乘十九大的东风,二浪河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美丽二浪河”的力度,全力打造外观生态化、经营文明化、服务优质化新景区。对景区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重点治理。对街道两侧摆放经营摊位进行了统一管理,不许随意摆放售卖旅游商品,所有经营者要到管委会登记备案后方可经营,对经营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约束景区经营业户不正当经营行为,同时对景区内住宿和餐饮实行公开标价制度,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踏踏实实游玩。强化了“内功”修练,对景区内就业服务人员进行了综合系统培训,让他们以文明礼貌待客、诚信守法经营的良好形象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雪花飘飘,瑞雪丰年。二浪河转型发展旅游业已是第七个年头。七年,二浪河实现了从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华丽转身,也把白雪变成了白金。雪花漫天飞舞,美丽的“白天鹅”正载着二浪河人的白雪童话梦飞向远方。